陵城区人民政府
无障碍浏览 | 进入关怀模式

法定主动
公开内容

政府信息
公开年报

〔统计公报〕德州市陵城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发布时间:2020年06月22日

2019年,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推动高质量发展,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。

一、综合

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。初步核算,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(GDP)233.09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5%,人均GDP达到40475元;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3.23亿元,下降0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88.44亿元,增长9.6%,第三产业增加值111.42亿元,增长4.0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4.03:39.28:46.69调整为14.26:37.94:47.80,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1.11个百分点,产业结构逐步优化。

民营经济健康成长。个体、私营、农合总户数达到29543户,比上年增长14.8%;个体、私营、农合从业人员合计91323人,比上年增长15.0%;个体、私营、农合注册资金合计365.14亿元,比上年增长23.8%。其中私营企业户数5719户,同比增长27.1%,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9833人,同比增长16.1%;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40.8亿元,同比增长23.8%。

二、农业

粮食作物持续丰收。2019年,实现粮食总产94.92万吨。小麦、玉米单产分别达459.19公斤和510.59公斤。棉花总产量0.03万吨,与上年持平。

畜牧业、渔业生产稳定。全年肉类总产量9.9万吨,同比2.9%,其中猪肉产量4.64万吨,同比增长5.5%。水产品产量6490吨,同比下降7.5%。

农村生产、生活条件继续改善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7.59万千瓦特,机收率达到100%,全区100%的乡镇和100%的行政村通了客车、有线电视和自来水。

主要农产品产量

指    标

单位

绝对量

比上年增长(%)

粮食

万吨

94.92

3.5

小麦

万吨

46.09

2.3

玉米

万吨

47.36

1.5

棉花

万吨

0.03

0.0

蔬菜(不含瓜类)

万吨

55.23

54.8

水果

万吨

1.00

38.9

生猪年末存栏

万头

35.7

2.2

牛年末存栏

万头

17.2

-9.5

羊年末存栏

万只

24.13

-2.3

肉类产量

万吨

9.9

2.9

猪牛羊肉

万吨

7.87

-2.5

禽 肉

万吨

2.06

33.8

禽蛋

万吨

2.3

-10.2

奶类

万吨

5.15

39.2
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工业生产稳步发展,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。2019年,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家,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.0%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1.3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.2%。

2019年,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00.84亿元,下降3.3%,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.8%;重工业完成总产值70.59亿元,增长8.4%,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.2%。

支柱企业、重点行业作用突出。2019年,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9家,过亿元企业销售收入合计118.73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3.3%。纺织业、通用设备制造业、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实现产值达到88.29亿元,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.5%。

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.7%,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6.57亿元,下降9.4% ;实现利润5.02亿元,增长14.7% 。

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。2019年,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7家,从业人员为3133人,完成产值8.79亿元,同比减少1.0%。

四、科学技术

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。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达15家,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、工程实验室3家,全年专利授权243件,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变。

五、固定资产投资

投资增速放缓。2019年,全区规模达到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8个,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6个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15.0%。其中,第一产业下降9.3%,第二产业增长20.0%,第三产业下降50.9%。

房地产投资持续去库存。2019年,陵城区现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0家,本年完成投资15.10亿元,同比下降6.38%;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4.26亿元,同比增长0. 8%,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的94.4%;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7.52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4.8%。

六、国内贸易

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。2019年,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.0%。按消费类型统计,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30.6%,限上零售业销售额下降10.8%;限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3.1%;限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20.8%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,粮油、食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4.7%;烟酒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9.9%;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58.3%;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下降27.1%;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7.1%。

七、对外经济

对外贸易出现下滑。2019年,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8660万元,同比下降15.7%;其中出口97681万元,同比下降0.9%,进口40979万元,同比下降37.8%。实际利用外资572万美元,同比增长121.7%。

八、交通、通信

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。2019年,全区公路里程达到2433.7公里,投资1500万元更换了31辆公交车,延伸优化了3条城乡公交线路,群众出行更加便捷。

通信业稳步发展。2019年现有固定电话用户1.95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41万户,互联网用户达到11.8万户。

九、财政、金融

财税收入出现下降。2019年,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375万元,同比下降8.8%。全区财政支出238664万元,同比下降8.0%。全区税收收入119323万元,同比下降18.0%。

金融存贷款增长较快,有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。2019年末,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1.85亿元,比年初增加20.22亿元,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6.70亿元,比年初增加24.74亿元;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9.70亿元,比年初增加13.74亿元,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9.61亿元,较年初增加10.86亿元。较高金融贷款额度,对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。

十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

教育事业协调稳定发展。2019年,全区有普通中学9所,小学74所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724人,小学专任教师2481人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485人,小学在校学生34194人。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投资1130万元,新建、改扩建24所幼儿园,开展了幼儿园清理整顿,有力促进了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。立足解决中小学“大班额”问题,扩充12个高中教学班,扩招350人,并投资5.1亿元开工建设伟城实验小学、第五实验小学、实验中学以及糜镇高中,学校建设连续三年保持高强度投入。职业中专通过省职业学校规范化验收。全区中考全科平均分进步幅度全市第一,本科上线率高于全省8.4个百分点,实现三年连增,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,教育振兴取得新成效。

广播、电视事业有序发展。2019年,全区有广播电台1座,电视台1座,全区所有行政村通有线广播电视,广播、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都达到100%。

文化事业蓬勃发展。反映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承的主题电影《锣鼓震天》拍摄完成。开展送文化下乡400余场,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900余场;积极推进全民健身,健身设施实现村庄(社区)全覆盖;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15处,开展文明实践活动718次,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。

卫生事业稳步发展。2019年,全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5个,民营医院2家,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,城区诊所24家,村卫生室495家,执业医师(执业助理)1277人,注册护士988人,乡村医生882人。投资4200万元的妇幼保健院竣工,疾控实验室投入使用,投资7600万元的老年养护院、投资600万元的丁庄卫生院病房楼开工建设。大力开展基层卫生院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,7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标准,424个村卫生室实现规范达标,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84个,签约近20万人,医疗卫生水平扎实提升,群众就医更加放心便捷。

十一、人口和人民生活

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。年末户籍总人口59.42万人,全年出生人口6413人,人口出生率10.8‰,全区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9.94:100。当年死亡人口3950人,死亡率6.6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.2‰。年末常驻人口56.72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为28.29万人,城镇化率达到49.88%。

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1159元,同比增长8.7%。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168元,同比增长7.3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4元,比上年增长9.4%。

 

 

注:  1、本公报使用数据为快报数字或初步统计数。

2、全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